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纲领,是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标杆。
“三严三实”要求“严”字当头。严即严谨、严格、严肃
为官做人要严谨。领导干部要把修身作为处世的人生第一课。《大学礼记》有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出了古代士大夫阶层报效国家的基本路径。作为领导干部,要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严谨待己,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修养,只有修身,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对缤纷繁杂的世界,一个人在面对金钱、权势、地位、美色的诱惑时,能否有定力,能否抵御住这些诱惑,外在的法制、准则、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长久起作用的还是内心自律。这个内心自律,实质上就是修养,就是思想品质、人格风范,对于党员来说,就是党性。
使用权力要严格。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清人黄宗羲在《原臣》里写道:“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道出了他做官为民的理想。新时期,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经常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权力不是领导干部的私有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寻求到它的合法性。周恩来曾说过,“人生来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前的工作、劳动是为人民服务;死后火化撒掉骨灰,落到水里可以喂鱼虾,落在地上的,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还在继续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人类才是生生不灭的。” 这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尚无私的可贵品格,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面对党纪要严肃。领导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法度,对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表现为党纪。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一个地下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八千七百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严肃党纪。没有纪律则不成为一个政党,不遵守党纪,党组织将变成一盘散沙。古人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做遵守党纪的模范,心中始终装着党纪这条带电的高压线,触不得,摸不得。
“三严三实”要求“实”字落地。实即实际、实效、实诚
始于实际,行于实践。领导干部要多做谋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尊重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制定发展规划、做出重大决策时要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重消化吸收,突出自身特色,切忌囫囵吞枣、千人一面。任何谋划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功能,善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突出实干,求得实效。邓小平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干部干部只有干好工作,才能称得上是好干部,这也是领导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志。”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当“三拍干部”,成为形式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严重地败坏了党的风气和形象。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待干部工作成绩的好坏主要看其工作有没有实效,而判断工作有没有实效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
实诚为本,久久为功。古人云,一个诚字值千金。诚实乃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本。做人要实,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不存二心,不起二意,不说二话。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家里一套,家外一套,生活中不断变换面孔,成为彻头彻尾的“两面人”,劳累了自身,矮化了人格,败坏了党风。领导干部要耐得住性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操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善做善成,善始善终。
总之,“严”是“实”的前提和基础, “实”是“严”的目标和归宿。无“严”则无“实”,虚“实”则空“严”。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各级领导干部惟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练就一身过硬的作风,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如期实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委党校)